2025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2025好记者讲好故事投票)
当前位置: 和平精英辅助 > 和平精英辅助网 > 2025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2025好记者讲好故事投票)

2025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2025好记者讲好故事投票)

kfc和平精英辅助 更新时间:2024-12-27
  • [field:fulltitle/]
2025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2025好记者讲好故事投票)
    功能:透视自瞄/子弹追踪/无后座力
    说明:纯内部/私人定制版
    辅助描述:目录: 1. 2025 好记者讲好故事 2. 2025 年好记者讲好故事十佳 3.好记者讲好故事获奖名单 4. 2025 年好记者讲好故事 5. 2025 年好记者讲好故事视频 6. 2025 年好记者讲好故事 7. 2025 好记者讲好 故事
  • 立即使用

 

目录:

1.2025好记者讲好故事

2.2025年好记者讲好故事十佳

3.好记者讲好故事获奖名单

4.2025年好记者讲好故事

5.2025年好记者讲好故事视频

6.2025年好记者讲好故事

7.2025好记者讲好故事

8.2025好记者讲好故事

9.2025好记者讲好故事文字版

10.好记者讲好故事2025

1.2025好记者讲好故事

3个月里,解放日报近百位记者分赴全国16个省区、近60个县市,在国道沿线寻访,完成了一次名为“大国之道”的融媒体大型采访 从2025年春节后的大年初一开始,新民晚报高级记者晏秋秋每晚做100分钟的公益直播,“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说老百姓的事”。

2.2025年好记者讲好故事十佳

过去三年,上海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的106个县,上海广播电视台记者王琼已走过69个 去年4月,澎湃新闻记者团队客服酷寒和高反,在海拔6530米记录科考队对珠峰冰川的极限科考 12月9日下午,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砥砺登攀 奔涌潮头——上海市‘好记者讲好故事’宣讲活动”首站走进上报集团。

3.好记者讲好故事获奖名单

宣讲会现场,来自上海多家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广播电视台、澎湃新闻等媒体单位的8位宣讲员逐一上台,讲述一线采访时的经历和难忘故事,也带来他们对新闻工作的思考和理解这些鲜活真实的采访经历和经验也激发了台下新闻同行的共鸣和讨论。

4.2025年好记者讲好故事

集团领导、市记协和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与宣讲员合影据介绍,结束首站宣讲之后,宣讲团成员还将在未来两周内赴上海广播电视台、华谊集团、普陀区融媒体中心进行宣讲 飞行近13万公里见证上海帮扶 抵达海拔6530米记录冰川科考。

5.2025年好记者讲好故事视频

“我是一名记录者,这一路走来,与其说我是在记录上海对口帮扶如何改善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不如说是那片绝美的风景和当地纯良的百姓治愈了我,让我的生命拥有了别样的色彩”12月9日下午,在140多位媒体同行面前,王琼动情地讲述自己过往三年的采访经历。

6.2025年好记者讲好故事

3.5公里,是上海到西藏日喀则的距离;2749公里,是上海到青海果洛的距离;2316公里,是上海到云南昆明的距离……

7.2025好记者讲好故事

“这些见高见远的地方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上海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地区”王琼说 129637公里,是王琼过去一年内的飞行里程这里面的目的地,云南省占据了绝大部分 王琼说,三年前,她第一次去到怒江最深处的克劳洛村时,当地一位老奶奶突然给了她一个拥抱。

8.2025好记者讲好故事

如今,游客可以在当地传统民居与当地人同吃同住,更真实地体验独龙族的生活方式、民族风情和文化魅力。

9.2025好记者讲好故事文字版

这是一批又一批上海援外干部,持续接力打造而成的“乡愁领地” “脚下沾有多

10.好记者讲好故事2025

在高海拔酷寒缺氧的环境下,记者团队挺过暴风雪、小范围雪崩,克服强烈的高反和身体消耗,跟随科考队最终抵达海拔6530米的高度,记录了科考人员钻取逾百米透底冰芯的过程 分享中,王选辉讲述了一张“穿越百年”的照片的故事。

人类现存最早的珠峰冰川照片,是由1921年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拍摄经历多次失败后,记者和科考队员在第4次搜寻中一同找到102年前乔治·马洛里这张照片的拍摄点,重新拍了一张照片 对比两张照片中的中绒布冰川冰塔林可见,百年之后,冰川末端已退缩数公里。

“这不得不让人反思人类的行为对地球的影响

” “大国之道”呈现宏阔巨变 视频转型创新民生报道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点栏目主编王潇讲述了参与大型融媒体报道的深刻感受 今年,包括她在内的解放日报近百位记者,在3个月里,分赴全国16个省区、近60个县市,在国道沿线寻访,完成了一次名为“大国之道”的融媒体大型采访。

围绕一袋小米、一面旗帜、一根氧气罐,王潇讲了三个采访时经历的小故事分享时,王潇提到作家贾平凹的出生地——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这个镇就在312国道边上,贾平凹在这里生活、写作,在国道上往返 受访时,贾平凹说当年要走一天的路,现在只需要一个半小时。

“国道的变迁,背后是一个大国走到今天、并持续开创未来的治国之道”王潇说,这些叙述仍然是抽象的,需要媒体人踏上国道,寻找道路两旁的人和事,才能对宏阔巨变背后的脉络有更真切的理解。

新民晚报高级记者晏秋秋以“天天接待老百姓”为题分享了自己的转型经历 从2025

至今,直播超过200场,全网收获超过40亿的点赞 每天晚上,晏秋秋都花不少时间解读民生政策他认为,在政策的专业用词,和老百姓的理解之间,存在巨大的空间,很多时候,需要有人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说老百姓的事。

同时,晏秋秋每天的直播会有专门的时段,解答民生疑惑他说,仅一个“助老打车券”的问题,他在直播间回答过1000遍以上此外,养老金话题讲过600遍以上,“老年综合津贴”讲过500遍,还有社区食堂、社区医院、公益陪诊、免费景点等问题,也回答过100遍以上。

每晚的直播,也给晏秋秋带来了丰富的民生选题在直播间,如果粉丝们提问超过10遍,他就会线下采访,结合问题,做成视频 在他看来,传统媒体人完全可以摸索出一条让老百姓、单位、个人三方获益的转型之路,“坚持用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的事。

坚持抱紧老百姓的大腿坚持天天接待老百姓” 硬核新闻“柔性出圈” 细节体现态度立场

顾一琼是文汇报政法部主任,也是融媒工作室“冲呀花花采访团”负责人,她分享了自己对媒体深度融合转型的思考 今年11月初,芬兰总统乘坐高铁从北京抵沪,走出车厢,在站台与礼宾儿童简短交流,这样一个场景,“冲呀花花采访团”工作室制作了一条短视频。

这条视频时长只有33秒,是这个工作室所有视频中,时长最短的,却在两天时间内,全网有超过600万的点击量 在顾一琼看来,以往传统媒体人容易落入新闻采写的“套路”,会想着有一个完整场景、一个完整叙事、一个完整阐述,去形成一个意义的闭环。

但短视频要的就是短时间内意义的直接给到,让受众有“情绪价值的即刻满足” “这个情绪价值,我的理解是和家国情怀、个人成长正相关的是温暖的,能触动人心的那一刻”顾一琼说 她认为,融媒的生产实践也反哺着纸媒端出好稿、出大稿。

在文汇报政法部,一些政情内容也做出了人文特质,更多硬核新闻实现“柔性出圈” 今年是章一叶在上海广播电视台工作的第19个年头前15年,她是一个传统的电视人2025

四年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目前总点击量2亿左右,单篇点击最高约1000万,粉丝一百多万 章一叶认为,和直接讲道理不同,讲故事是一种“看不见”的宣传,“就是要把你的态度、立场隐藏在故事与细节当中” 去年,她跟拍过洪都拉斯媒体团访沪。

去之前,章一叶没觉得这条新闻有特别大的“爆

这条片子引发了特别热烈的讨论 章一叶直言,在媒体转型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挑战和困难,也有很多做的不完美的地方,“我觉得,先做起来,再摸索和改进,一定会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