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中信证券2025年度策略
2.中信证券年度策略研究报告
3.中信证券最新策略
4.中信证券2025年投资策略集萃
5.中信证券2025投资策略
6.中信证券2025十大展望
7.中信证券2025研究报告
8.中信证券展望2025年
9.中信证券2025行业分析
10.中信证券2025业绩
1.中信证券2025年度策略
摘要:中信证券认为,政策将再次提振市场信心这表明政府将继续采取措施来稳定市场,增强投资者信心政策支持有望为市场带来积极的影响,促进股市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投资者应关注政策动向,以把握市场机遇 来源:研究。
2.中信证券年度策略研究报告
文|秦培景 裘翔 杨帆 玛西高娃 于翔 李世豪杨家骥 连一席 崔嵘 联系人:徐广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政策定调预计仍将积极,将再次提振投资者信心,前期一揽子政策的落地起效与社融发力下,国内经济跨年稳步恢复且动能不减,宏观流动性环境趋于平稳,且近期仍有降准可能,机构资金、活跃资金与散户资金有望形成共振,驱动A股跨年行情,配置上,建议继续向绩优成长和内需消费切换。
3.中信证券最新策略
首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预计将保持加码逆周期调节的积极定调,预计明年GDP增长目标在5%左右,财政赤字率有望提升至4%,特别国债和专项债规模相对今年皆有提升,市场政策共识有望进一步提升,将再次提振投资者信心,特别提振机构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同时,外部负面因素被市场充分消化后,投资者对其反应已经钝化。
4.中信证券2025年投资策略集萃
其次,前期一揽子政策的落地起效与社融发力下,11月国内经济景气保持较高水平,预计今年经济平稳收官,增速在5%左右,而财政与央企带动社融发力下,预计实体经济跨年稳步恢复且动能不减 最后,央行从容应对内外压力,跨年宏观流动性整体趋于平稳,且近期仍有降准可能;下行的利率中枢提升权益配置价值,保险等长期资金入场有望前置,机构资金、活跃资金与散户资金有望形成共振,驱动A股跨年行情。
5.中信证券2025投资策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政策定调预计仍将积极,将再次提振投资者信心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预计将保持加码逆周期调节的积极定调9月下旬的国内逆周期政策强信号带来了预期大逆转,而11月之后,政策落地节奏放缓,压低了市场的政策预期,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的预期。
6.中信证券2025十大展望
12月中旬预计将召开202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虽然按照惯例,会议一般不会公布经济增速、赤字率等具体目标,但我们认为今年的会议仍将会维持加码逆周期调节的积极定调,关于地产政策的延续和内需支持政策的重点依然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7.中信证券2025研究报告
我们预计,明年我国经济增上。
8.中信证券展望2025年
四个方面政策看点提振信心:①化债,加快用于置换的专项债额度下放和发行;②地产,落实城中村改造、收购闲置土地及存量房收储、需求侧政策放松;③商品消费以旧换新延续扩容,服务消费拓宽供给;④科技和产业政策聚焦产业升级、自主可控和民企。
9.中信证券2025行业分析
2)外部负面因素被市场充分消化后,投资者对其反应已经钝化关税方面,此次特朗普宣称要对华加征的关税并非其整体性的关税方案,后续依然可能随时以其他名义启用关税威胁,对华分批加征关税或是更有可能的选择,负面预期冲击已阶段性消化。
10.中信证券2025业绩
产业方面,美国商务部于12月2日更新了半导体出口管制政策和实体清单进程。
A股层面,芯片ETF、科创50整体仍延续924行情以来成交放量过程中有超额收益、成交缩量时有所回撤的特征,对本轮负面信息反应钝化前期一揽子政策的落地起效与社融发力下,经济跨年稳步恢复且动能不减1)11月国内经济景气保持较高水平,预计今年经济平稳收官,增速在5%左右。
关于11月的经济读数,生产方面,工业增加值在制造业PMI50.3的读数下预计环比回升需求方面,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或小幅提升;以旧换新政策效果延续释放,但汽车接力家电成为政策效果释放的核心受益品类,社零增速或录得4.5%;出口可能在特朗普加征关税预期影响下出现“抢出口”现象,11月可能保持高个位数增长。
11月地产销售和房价均明显改善,部分城市房价企稳已确立,但全局性的止跌回稳仍需政策支持新华社时评亦表示:“今年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是5%左右,我们一直朝这个目标全力以赴经过努力,在5%的左一点或是右一点,都可以接受”。
2)财政与央企带动社融发力下,实体经济跨年稳步恢复且动能不减金融数据方面,预计11月财政发力带动社融回升,居民贷款可能也会出现改善一方面,化债相关债务发行速度加快财政部部长蓝佛安12月5日在《时事报告》发文称,财政部已将新增6万亿元债务额度下达各地,将加快发行使用进度,确保再融资债券“发行一批、置换一批”,让政策效应尽快释放。
行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合计5000亿元,重点支持“两重两新”项目的投资,我们预计,通过不同的资金使用方式,此次专项债将形成约7270亿元至1万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助力经济目标实现。
宏观流动性环境趋于平稳,三类资金有望形成共振,驱动A股跨年行情1)央行从容应对内外压力,跨年宏观流动性整体平稳,且近期仍有降准可能宏观流动性方面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地方债集中发行,银行间流动性形成冲击,央行的具体应对是国债净买入+买断式逆回购对冲流动性压力,当前地方债发行高峰已过。
二是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从7.1较快运行到7.2上方,靠近7.3关键点位,对此,央行通过逆周期因子引导中间价和市场预期另外,美国11月失业率微升推高降息概率,预计12月美联储降息25bps,也将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
面对内外压力,央行从容应对,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FICC组判断,预计12月流动性缺口有限,但需要关注的是2025年开年地方债发行节奏或前置,不排除2025年末或2025年初的降准可能2)下行的利率中枢提升权益配置价值,保险等长期资金入场有望前置。
国债收益率在年末出现加速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于12月2日跌破2%,其与沪深300股息率倒挂进一步加深,截至12月6日,二者差值达到1.0个百分点在此环境下,红利板块的配置吸引力进一步提升,近2周累计上涨4.5%,跑赢1.7个百分点。
此外,高股息红利类ETF近期明显获资金青睐,红利类ETF整体连续5周获资金净流入此前已减仓兑现收益的保险资金目前仍在观望,在长端利率明显缺乏吸引力的环境下,增配权益资产相较于增配债券明显是更好的选择,长期机构配置资金入场有望前置。
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新提振机构风险偏好,相关资金有望恢复流入3)机构资金、活跃资金与散户资金有望形成共振,驱动A股跨年行情活跃资金交易情绪保持积极,私募方面,样本活跃私募仓位继续提升,11月29日当周的仓位水平为75.7%,已超过历史仓位中位数水平(75.1%);融资余额维持高位水平,11月11日以来一直保持在1.8万亿元以上,截至12月5日,市场融资余额达18548亿元。
为20.9、13.1、5.2亿美元。
机构资金风险偏好提升,有望与活跃资金和散户资金有望形成共振,驱动A股跨年行情政策将再次提振市场信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政策定调预计仍将积极,将再次提振投资者信心,前期一揽子政策的落地起效与社融发力下,国内经济跨年稳步恢复且动能不减,宏观流动性环境趋于平稳,且近期仍有降准可能,机构资金、活跃资金与散户资金有望形成共振,驱动A股跨年行情,配置上,建议继续向绩优成长和内需消费切换。
零售此外,当前也可以用部分可攻可守的。
低估值、顺周期品种过渡,如铝、铜、国有大行和国有地产开发商,一旦年末政策超预期或者价格信号提前企稳,这些顺周期品种可能成为全市场预期差最大的跨年主线;即使政策和价格信号短期内依旧无法激发机构资金的信心,当前这些品种的位置和预期都较低,跨年保险等配置型资金的入场也会对其估值形成一定支撑。
风险因素 中美科技、贸易、金融领域摩擦加剧;国内政策力度、实施效果或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海内外宏观流动性超预期收紧;俄乌、中东地区冲突进一步升级;我国房地产库存消化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