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我曾经喜欢你是什么歌
2.曾经我喜欢过你
3.我曾经喜欢你用英文怎么说
4.我曾经喜欢你小说
5.曾经我很喜欢你是真的
6.我曾经喜欢过你怎么说
7.我曾经那样的喜欢过你
8.我曾经非常喜欢你
9.曾经我喜欢过你的句子
10.我曾经很喜欢你,现在也喜欢
1.我曾经喜欢你是什么歌
界面新闻记者 | 徐鲁青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更远之地》

2.曾经我喜欢过你
[美] 乔纳森·弗兰岑 著 潘泓 译 新经典文化`文汇出版社 2025。
3.我曾经喜欢你用英文怎么说
这本书收录了弗兰岑所撰写的演讲文稿、纪实特稿、书评等文章,涉及阅读与创作、环境保护、社交媒体成瘾与滥用等议题“我曾经喜欢理论,我专门挑世上的毛病最终,我明白痛苦是一回事,让余生变得激愤、不快是另一回事,于是我做出一个清醒的决定:。
4.我曾经喜欢你小说
我个人是无力拯救地球的,我想要全心全意去做我爱做的事情”对于弗兰岑来说,最重要的是真实,是爱,确信自己坚信的,然后去捍卫,确信自己不满的,然后去反驳这本文集呈现了一个态度鲜明、满怀热爱的人如何介入世界、参与世界。
5.曾经我很喜欢你是真的
《803》

6.我曾经喜欢过你怎么说
胡凌云 著 乐府文化·贵州大学出版社 2025-11《803》是旅美作家胡凌云的长篇小说,讲述了贵州三线工厂的衰败与上世纪80年代的历史全景小说的起点是基地“803”,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代号,代表了父母为之奉献一生的工作单位,也是主人公船长的故乡。
7.我曾经那样的喜欢过你
803不仅是他的出生地,更是他心中永远无法回归的世界

8.我曾经非常喜欢你
胡凌云出生于西南山区的三线双职工家庭,如今,他生活在大西洋西岸,致力于药物研发,并主持“掘火网”尽管小说以“803”为起点,小说的主题是“我”对世界的探索——探索基地,想象世界,离开基地,游历世界,回忆基地,寻找逝去的故乡。
9.曾经我喜欢过你的句子
“他不确定自己是在探险,还是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家园”《时间停止了:父亲的战争及其遗存》

10.我曾经很喜欢你,现在也喜欢
[委内瑞拉] 阿里亚娜·诺伊曼 著 子扉我 译 风之回响RESONANCE·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25-12《时间停止了》是阿里亚娜·诺伊曼的家庭回忆录,讲述了她对父亲汉斯神秘过往的探索阿里亚娜从小就察觉到,父亲身上隐藏着某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些与他的过去密切相关。
尽管她努力揭开谜团,汉斯始终避而不谈几十年后,阿里亚娜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了一盒旧文件,渐渐揭开了父亲不愿回首的家族往事 这本家庭回忆录如同一个侦探故事,跨越了近九十年,涉及大洋两岸的家族历史,作者刻画了每个亲人的形象,
重构了父亲在大屠杀中的生活,不仅呈现了犹太家庭在纳粹时期的幸存故事,还深入探讨了回忆、身份与纪念的主题。《共同体的基础理论》

[日] 大塚久雄 著 周雨霏 译 明室Lucida·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5-11《共同体的基础理论》是日本著名经济史学家大塚久雄的作品,最初作为东京大学经济史课程讲义写成书中,作者主要基于韦伯与马克思的理论,梳理并整合了各种共同体学说。
大塚通过对共同体问题的探讨,试图为理解资本主义提供理论基础——资本主义的诞生与发展过程,包含了“共同体的解体”这一重要环节大塚久雄是二十世纪日本最杰出的社会科学学者之一,他的学术方法深受韦伯社会学影响,并与马克思的学说相结合,形成了“大塚
《共同体的基础理论》作为其代表作,影响了日本战后思想的发展《什么是情感史》

[美] 芭芭拉·H.罗森宛恩 [意] 里卡多·克里斯蒂亚尼 著 孙一萍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5-10 尽管历史学家很早就开始探讨历史人物的感受,但直到最近二十年,他们才找到系统化处理这一话题的方式,即情感史的研究。
比如历史学家伊彦·普兰普尔通过分析苏俄士兵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情感变化,指出某些情感词汇在档案中消失并不意味着该情感的消失——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士兵的恐惧情感被官方记录下来,为十月革命提供了合法性;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
情感表达是理解社会权力运作的关键,也带来更多反思。本书介绍了情感史的缘起、理论、方法,不仅说明了情感史的基本研究对象和流派,还讨论了情感史与神经医学、心理学、文学等学科的交叉和应用。《为动物而战》

李鉴慧 著 曾琬淋 译 光启书局·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5-1 19世纪初,随着
《为动物而战推动了动物保护观念的普及与立法,也折射出近代英国社会、文化与思想的变革。
《为动物而战》是光启书局“动物与人”丛书的新一种。该丛书是中文学界主要探讨动物与人关系的第一套丛书,聚焦史学新门类“动物史”,从历史视角关注动物与人的关系。《梦游者:西方宇宙观念的变迁》

[英] 阿瑟·库斯勒 著 莫昕 译 后浪·九州出版社 2025-11在古埃及人眼中,宇宙仿佛一只长方形的牡蛎,人类安稳地居于其
这些宇宙模型都将人类所处的位置视为宇宙的核心,星体运行的中心它们几乎完全符合人类眼睛所能观察到的直接印象,因此在人类心灵中占据了长达千年的主导地位然而,这与现代人所接受的宏大宇宙观却截然不同这一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呢?。
《梦游者》展示了这一观念孕育的过程书中讲述了西方宇宙观在几千年的时间里经历了怎样的曲折,最终抵达现代人所
“梦游”一词并非生理上的睡眠障碍,在书中,作者用它来代表人类心灵在对宇宙进行创造性探索时出现的一种非理性状态